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让青春扎根大地接上地气”(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)

体育正文 57 0

“让青春扎根大地接上地气”(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)

“让青春扎根大地接上地气”(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)

鲤鱼新品种(xīnpǐnzhǒng)选育实验。受访者供图 洛阳市嵩县陆浑湖,渔业(yúyè)工人正在进行捕捞,湖面一派人欢(rénhuān)鱼跃的丰收景象。李卫超 摄 □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(wúxiànghuī) 中国人的(de)餐桌上不能没有鱼,河南人的宴席更是讲究“无鲤不成(bùchéng)席”。 《诗经》有云:“岂其食鱼,必河之鲤?”黄河鲤同松江鲈鱼、兴凯湖白鱼、松花江(sōnghuājiāng)鳜鱼并(bìng)称为“中国四大淡水名鱼(míngyú)”,一道“红烧黄河大鲤鱼”已成为河南餐饮的一张名片。 不只是黄河鲤,数据显示,2024年河南(hénán)水产品总量突破100万吨。“中原粮仓(liángcāng)”河南正以科技赋能、生态引领(yǐnlǐng)推进渔业规模化、生态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发展,让河南鱼游向更大的市场。 “五一(wǔyī)”假期,在饭店进行家庭聚会的郑州市民张先生特意点了一道红烧(hóngshāo)黄河大鲤鱼。“无鱼不成席,吃鲤鱼也有着年年有余、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(yùyì)”。 黄河(huánghé)鲤是我国黄河流域特有(tèyǒu)的重要经济鱼类,漫步郑州大街小巷,以黄河大鲤鱼为招牌的豫菜餐饮店更是随处可见。 黄河鲤 金鳞赤尾,体形梭长,我国淡水四大名鱼(míngyú)之一,我省特色优质水产品,沿黄各地均(jūn)有养殖。 “色泽金黄、外皮酥脆、鱼肉软嫩、汤汁浓郁。”郑州一家豫菜(yùcài)餐厅行政总厨赵师傅介绍,红烧黄河鲤鱼(lǐyú)是最受顾客欢迎的特色菜品之一,十几年来已累计销售400余万条(tiáo)。 “好食材才能烹出好味道。”赵师傅说,烹制黄河鲤鱼(lǐyú)食材最为重要,金鳞赤尾(chìwěi)、体形梭长、肉质鲜美、无土腥味的鲤鱼才是上等食材。 然而,黄河鲤鱼曾因养殖量逐年减少,一度出现一鱼难求(nánqiú)的情况。 据(jù)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兴丽介绍,鲤鱼曾(céng)是河南的当家养殖品种(pǐnzhǒng),2021年前产量一直排在河南水产品产量第一位。“但由于良种供应严重不足、养殖模式单一、效益(xiàoyì)低下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需要,原来我省沿黄鲤鱼主产区近10万亩池塘拆迁搬出,鲤鱼养殖面积(yǎngzhímiànjī)和产量出现断崖式下降。” 良种是水产业的龙头。为(wèi)拯救黄河鲤鱼这一名贵鱼种,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1985年从黄河中挑选(tiāoxuǎn)野生黄河鲤,经过20年的选育,培育出(péiyùchū)“豫选(yùxuǎn)黄河鲤”,2024年,又选育出了第二个新品种“豫选黄河鲤2号”。 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(xià),‘豫选黄河鲤2号’比‘豫选黄河鲤’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7.42%,体色纯正、规格(guīgé)整齐,非常(fēicháng)适宜养殖。目前,除我省沿黄地区外,还在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等地进行推广。”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科科长王延晖说(shuō)。 “有种源保障,还要把最正宗的黄河鲤产品提供给产业链企业。”河南(hénán)省黄河金实业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董事长崔菊芳和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多年,打造了“黄河金”生态鲤鱼(lǐyú)品牌。该公司从生物(shēngwù)技术到(dào)生物饲料的生产再到原生态绿色放养,严格把控各个环节,产品不仅在商超设有专柜,并且与全国多家餐饮企业达成长期供货合作,见证(jiànzhèng)了河南黄河鲤鱼的发展。 近年来,我省持续开展黄河鲤鱼绿色高效养殖(yǎngzhí)技术示范与推广(tuīguǎng),建立(jiànlì)“豫选黄河鲤2号”苗种扩繁基地4个(gè),保种供苗能力不断增强;建立黄河鲤高效养殖核心示范基地6个,结合市场需求,因地制宜,示范推广黄河鲤鱼养殖等绿色高效养殖模式,不断提高(tígāo)养殖综合效益,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 “随着鲤鱼品种的优化、科学的繁育方法、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,以及豫菜复兴者的积极推动(tuīdòng),我们(wǒmen)一定能重树河南(hénán)鲤鱼养殖大省地位,把黄河鲤鱼这条历史名鱼,再度做大做强。”崔菊芳满怀信心地说。 4月25日,在潢川县甲多多生态(shēngtài)养殖有限公司的温室内,公司负责人熊明强正在查看甲鱼的长势(zhǎngshì)。再过几天,这批养(pīyǎng)了10多个月的甲鱼即将移到户外鱼塘养殖。 “公司每年向全国出售三四十万斤成鳖(biē)和几十万只鳖苗。”熊明强说,他的养殖规模(guīmó)有200多亩,年产值高达1000万元。 中华鳖 俗称甲鱼,体形前窄后宽呈倒(dào)马蹄形(mǎtíxíng),背低、裙边宽厚、体薄肉厚,肉质鲜美。我省潢川甲鱼养殖历史悠久。 潢川县水资源丰富,五大水系穿境而过,塘湖堰坝星罗棋布,水资源极其丰富(jíqífēngfù),十分有利于甲鱼生长栖息(qīxī),是我省最大的无公害(wúgōnghài)生态甲鱼养殖基地。 作为(zuòwéi)一名“90后”创业者,熊明强(xióngmíngqiáng)依托自身的养殖优势与餐饮结合,将目光投向了甲鱼(jiǎyú)预制菜加工。2023年,熊明强创办了河南熊小甲食品公司,以自家养殖的优质甲鱼为原料,开发出了卤(lǔ)甲鱼、焖甲鱼、菌汤甲鱼等10余种甲鱼预制菜品。 近几年,在多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(xià),潢川县生态甲鱼养殖产业逐步(zhúbù)迈入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的发展快车道(kuàichēdào),并逐步发展出“孵化+养殖+加工+电商”的产业链条。 据潢川县水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如今潢川全县(quánxiàn)已有甲鱼(jiǎyú)养殖户600余户,甲鱼熟食加工企业近80家,外塘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,温棚(wēnpéng)养殖面积30万平方米,年产值达20亿元。 除了甲鱼,潢川小龙虾也名声在(zài)外。目前全县小龙虾养殖规模(guīmó)已经超过38万亩,年产量达3.3万吨,在全国范围内(nèi)正在形成“东有盱眙、南有潜江、北有潢川”的产业三足鼎立之势。 稻虾共作是(shì)潢川小龙虾产业(chǎnyè)的一大特色。在潢川县振磊种植养殖专业(zhuānyè)合作社的养殖基地,合作社理事长王磊正带领(dàilǐng)农户在稻田忙碌着。“去年,在我种植的700多亩虾稻田中,采用稻虾共作模式,每亩增收4000元。”王磊满是自豪。 不仅如此,合作社还通过“稻虾鳖”立体循环模式(móshì),提升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。“水稻、小龙虾和甲鱼(jiǎyú)三者互相促进,形成高效的生态循环体系,实现了一水(yīshuǐ)两用、一田三收。”王磊说。 产业要发展,企业带动(dàidòng)至关重要。 潢川县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(zhòngdiǎn)龙头企业——农都农业,是河南省生态(shēngtài)水产品产业链链主企业,专门从事小龙虾、甲鱼、淡水鱼等生态水产品加工(jiāgōng)。目前,这家公司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(wàndūn)、甲鱼1万吨、淡水鱼3万吨。产业链的日益完善让潢川渔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。 前不久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(yìnfā)的《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(nián))》中提出,将重点培育渔业产业链,到2027年,实现(shíxiàn)水产品总产量105万吨,产业链规模达到270亿元(yìyuán)。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旭东表示,培育渔业产业(chǎnyè)链(chǎnyèliàn),有利于促进(cùjìn)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,通过延长、优化产业链,破解产业链条较短、效率(xiàolǜ)不高等关键问题。“渔业链式发展推动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,并最终实现产业升级,带动农民持续增收。”李旭东说。 4月28日,嵩县陆浑湖畔人声鼎沸,鱼香四溢。“洛阳味道·2025”陆浑鱼宴争霸赛(zhēngbàsài)正在上演,24家(jiā)酒店名厨拿出看家本领,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鱼鲜美味让(ràng)人垂涎欲滴。 陆浑旅游度假村厨师长贾未乐将整条花鲢鱼皮肉分离制成花瓣(huābàn),并辅以时令蔬菜摆盘,一道赏心悦目的“花开富贵”吸引众人目光(mùguāng)。 去年,贾未乐到江苏等地拜师学艺,回来后创新(chuàngxīn)推出12道新派鱼肴,将(jiāng)传统“一鱼多吃”升级为“百味随心”。今年3月(yuè)以来,周末来陆浑吃鱼的食客比往年增三四倍,散客占七八成。 近年来,嵩县聚焦陆浑水库丰富的(de)鱼类资源,以鱼为媒串联起湖景民宿(mínsù)、渔事研学。一条鱼游出的舌尖经济,悄然(qiǎorán)带动新文旅的“七十二变”。 从“全鱼宴大赛”到“开渔节”再到“陆浑鱼宴争霸赛”,一条涵盖(hángài)养殖、加工、餐饮(cānyǐn)、文旅的产业链已然成形。嵩县(sōngxiàn)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陆浑湖周边民宿入住率(rùzhùlǜ)同比提升60%,鱼宴主题旅游团占比超四成,预计年内带动就业超2000人。 洛阳市餐饮协会会长牛恒林坦言,从技艺切磋(qiēcuō)到文旅破圈(lǚpòquān),从生态守护到产业升级,承载千年滋味的鱼儿正游向更广阔的江河。 水库渔业(yúyè)不仅推动着(zhe)渔文旅融合发展,也为水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,我省部分大水面经营(jīngyíng)主体已进军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。 走进南召县南都湖(nándōuhú)农业开发公司的加工车间,刚刚捕捞的鲜活花鲢被宰杀、去杂、去鳞(qùlín)、分割、清洗后,进入自动生产线,再经过过滤、打浆、定型(dìngxíng)、速冻等工序,成了鱼丸、鱼糕、鱼饼等产品。 南都湖农业开发公司(gōngsī)是省级产业化(chǎnyèhuà)重点龙头企业(lóngtóuqǐyè),依托南都湖(原鸭河口水库)和国内多个食品研发机构,专注有机鱼的深加工、精加工,成为淡水有机鱼深加工标准的制定者(zhìdìngzhě)。此外,该(gāi)公司还与北京、天津、南京、上海等地的餐饮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,打造“南都湖有机鱼”。 “南都湖(nándōuhú)主产的花鲢,过去主要是卖鱼头,鱼身都被贱卖了,现在通过精细化分割,鱼头、鱼尾、鱼背(bèi)、鱼排等不同部位独立包装,价格都不低,特别是加工成鱼丸(yúwán)、鱼饼、鱼肉饺子后,价格更是翻(fān)了好几倍。”该公司(gōngsī)总经理刘伟说,如今南都湖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。 我省有1030多条河流、2100多座水库,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(yúyè),河南大有可为(dàyǒukěwéi)。目前已经形成了南湾湖、南都湖、宿鸭湖(sùyāhú)、陆浑水库等大水面生态渔业基地,水库渔业品牌正在逐步叫响。 随着《河南(hénán)省渔业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的落地实施,围绕打造“四鱼一虾”,构建“四区一带”,培育“名特优新(míngtèyōuxīn)”的目标,河南正将“水中(shuǐzhōng)粮仓”培育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。 2024年,全省(quánshěng)水产品总量突破100万吨,渔业(yúyè)利用水面28万公顷,渔民人均收入20961元。 即做强黄河(huánghé)鲤,做优水库鱼(yú),做特冷水鱼,做亮观赏鱼,做精稻田虾,加快水产优势品种发展。 ◎依托豫南、豫西南、豫西大中型(dàzhōngxíng)水库发展鲢鱼(liányú)、鳙鱼等滤食性鱼类,建设水库生态鱼增殖区; ◎依托豫西山区(qū)冷水资源(zīyuán)发展大鲵、鲟鱼等冷水鱼,建设冷水鱼集聚区; ◎依托信阳稻田面积大的优势,建设稻渔综合(zōnghé)种养示范区; ◎依托南阳镇平观赏鱼养殖(yǎngzhí)集中优势,建设观赏鱼核心区; ◎依托中原农谷和延津县(yánjīnxiàn)国家级黄河鲤鱼良种场,建设新乡(xīnxiāng)水产种业优势区; ◎依托沿黄水域滩涂资源发展黄河(huánghé)鲤鱼生态养殖,建设(jiànshè)黄河鲤鱼产业带。 虹鳟 因体侧有宽纵带状红色纹而得名(démíng),利用(lìyòng)我省西部、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丰富的冷水资源进行养殖。 淇河鲫(jì) 体高而背厚,因产于河南省淇河流域而得名,俗称双背鲫。为我省(wǒshěng)独有地方物种。 伊河团头鲂 体高而侧扁,呈菱形,河南省鱼类地理标志产品,主产(zhǔchǎn)于陆浑(lùhún)水库,是陆浑三宝之一。文字及(jí)图片来源: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开展鲈鱼、鳜鱼、中华鳖、淡水石斑鱼、罗氏(luóshì)沼虾、异育银鲫“中科(zhōngkē)3号”、鲷鱼“中科佳镛1号”、鲟鱼、虹鳟、精品锦鲤等名特优新品种养殖(yǎngzhí)示范,推动养殖品种结构升级。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出品(chūpǐn)
“让青春扎根大地接上地气”(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