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江西上高:“蛙声”算新账 稻田写人生

体育正文 141 0

江西上高:“蛙声”算新账 稻田写人生

江西上高:“蛙声”算新账 稻田写人生

清晨(qīngchén),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江边(jiāngbiān)村天刚蒙蒙亮,稻田边的蛙鸣已此起彼伏。村民张桂兰挎着篮子走过田埂,看见(kànjiàn)黄高亮正弯着腰,仔细检查加固着网架。 图为黄高亮正加固网架 王道玖(jiǔ)摄 “老黄,这么早忙(zǎománg)呢?网子可得结实点!”张桂兰喊道。 黄高亮直起身,动作虽缓腰板却笔直:“是啊张婶,不敢马虎!咱这儿生态好,白鹭成群,网子松了,辛辛苦苦养大的(de)蛙,转眼就成了鸟儿(niǎoér)嘴里的肉,那损失可就大了!”他指着远处掠过的白影,又侧耳听(tīng)了听田里此起彼伏的蛙鸣,“听着这声儿(shēngér),我这心里才踏实。” 黄高亮是上高县江边村的老会计,几十年来,他(tā)的生活几乎就是和村里的账本打交道,精打细算,一丝不苟。2019年,他看到宜春市烟草专卖局(yāncǎozhuānmàijú)驻村工作队在邻村发展(fāzhǎn)的稻蛙养殖红火,动了心。 2020年,他算起了(le)“经济账”:“光种(guāngzhǒng)水稻,一亩赚五六百。稻蛙共养,蛙养好了一亩能赚五六千!”想到这儿,他不再犹豫,主动(zhǔdòng)找到了驻村工作队。 “老黄,你有这会计的细致劲儿(jìner),肯定能干成!”工作队热情回应。他(tā)们成了老黄坚实(jiānshí)的后盾,帮他联系优质黑斑蛙种苗,协调技术专家指导建池、调水、防病。 黄高亮一头扎进新天地,把会计的(de)精细(jīngxì)发挥到极致,水温、投喂量、蛙苗情况,都成了他新“账本”的详细记录。从蛙卵孵化到蝌蚪变幼蛙(biànyòuwā),他像看护婴儿般精心。冬天到了,他早早就在蛙池(chí)上铺了厚厚的稻草,为它们保温助其安全冬眠。 图为(túwèi)黄高亮正在稻蛙田里拔杂草 王道玖摄 眼见稻苗青翠,耳听蛙声渐响,老黄心里的(de)“账”越算越亮:“蛙批发价平常(píngcháng)十几块,行情好(hǎo)二十多!再加上不用农药化肥的生态大米,一亩能收两百来斤卖一千左右!这才叫一田双收的好‘账’!” 然而好“账”难算。2023年冬,罕见暴雪压垮防护天网,损失惨重。老黄咬牙在(zài)寒风中修补。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:2024年,突发脑梗将他(tā)击倒,手术后身体(shēntǐ)大不如前。同年,他从村(cūn)会计岗位退休。病床上,身体疼痛与蛙塘忧虑交织。得知消息的驻村工作队带着慰问品来到(láidào)病床前,鼓励他安心养病:“老黄,身体是(shì)革命的本钱,蛙塘的事别太急,有我们在呢!” “工作队(gōngzuòduì)这份情,我得记着,更得还上!蛙塘就是(jiùshì)我的新岗位。”病情稍稳,黄高亮执意回到田边。他走得不大利索,却把康复锻炼挪到蛙塘旁。看着熬过寒冬重新活跃的黑斑蛙,听(tīng)着日渐稠密的蛙鸣,他感到(gǎndào)力量回归。 今年三月,狂风再袭,新换的天网又严重受损。风雨中,老黄没有慌乱,他蹒跚着脚步指挥家人和赶来(gǎnlái)帮忙的邻居紧急抢修。风雨停歇(tíngxiē),破损(pòsǔn)的天网被重新拉紧(lājǐn)固定,在阳光下闪着坚韧的光。蛙塘里,劫后余生的黑斑蛙似乎感到了安全,鸣叫声再次稠密起来。 稻浪起伏,蛙声如鼓,仿佛替黄高亮“算(suàn)”着一笔笔充满希望的新账;田埂蜿蜒,默默承载着他用脚步丈量、用汗水浇灌的人生路。这位江边村的老会计(kuàijì),将(jiāng)精打细算的功夫从(cóng)账本搬到承载心血(xīnxuè)的土地上,在这条熟悉的田埂,“算”响了他的新生活,写就了质朴动人的人生答卷。(王道玖 姚香港)
江西上高:“蛙声”算新账 稻田写人生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